来自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的医患故事之四——无条件的善和向善-
2015/8/12 14:34:03 点击量:
记者王玉芬 通讯员 孙秀珍
钢窗铁门,全封闭管理,天天面对精神异常、间或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岗位。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有这样一支医护队伍,他们面对的是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异常的患者,治疗这些病人不仅仅靠药物,更需要关爱和心灵的引导。
由于采取封闭式管理,在特殊的环境里,他们是医生、护士,更是全面呵护病人的亲人。
……
然而,植根于斯,钟情于斯,在这里充满了工作的快乐、职业的幸福,更演绎着感动人心的医患真情。
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下设6个病区,年住院精神病人2000多人次,近10年来先后有20000余名病人治愈出院。
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积极倡导“讲感动人心的医患故事.做有情怀的医生(护士)”,并发起征集“最感人的医患故事”活动。本报对部分医患故事进行整理刊发。
面对病人,医学是无条件的善和向善。有人说,处于对生命怜惜和职业的本能,医生是最希望病人获得健康走向新生的人。
精神科更是如此。在精神科病区,有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有些病人本身患有其它躯体合并症,需要到综合性医院治疗,但因害怕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加上对精神疾病治疗和用药的陌生,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愿将此类病人收入院。
那是2014年11月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男子被送入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男三病区。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处于木僵状态的病人,木僵症状已持续3个月,临近住院阶段,已不言、不语、不动、不食多日。他的姐姐强行打开门后,发现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入院查体发现,他的躯体状况也很差,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由于他多日不进食,已经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同时身上多处都出现压疮,病人生命垂危。
就他当时的躯体状况,后几种情况治疗难度大,病人随时都面临着死亡。但是当时综合医院不同意接收,精神科由于专科医院的条件限制无法有效治疗他的躯体疾病。病人情况特殊,没有父母,未婚,只有一个姐姐。当时他的姐姐除了流泪,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决定把他拉回家。
“与其拉回家,还不如住在我们这里!”病区主任李晓青果断决定。医生的本能使她无法眼看着一条生命就这样轻易逝去。治疗这个病人,最难和最关键的措施,是让他尽快恢复进食,但病人全身处于木僵状态,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精神科十几年来都没有收治过如此危重的病人。
在多人插管失败的情况下,李晓青亲自上阵为病人插胃管。平日插胃管都是在病人自主配合下,但对于这个木僵病人来说,不仅不能配合,而且从口腔到胃部的消化道肌肉收缩、僵硬,使插管难上加难。但她凭着娴熟的技巧,很快插管成功,使病人通过胃管得到足量的食物和营养支持,以满足维持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需求。
治疗工作有序进行,在对精神症状治疗的同时,按照综合医院提供的治疗方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压疮治疗等。
病区专门为他买来气垫床,护士半小时一次为他翻身拍背。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其病情好转后,针对长期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功能受限的情况,医护人员又有计划地帮助他进行功能康复治疗,值班护士每天搀扶他步行训练。经过3个多月治疗,病人全面康复出院。现在健康状况良好,今年6月,病人步行来院复查,专门来病区看望和感谢挽救他生命的医护人员。
语言、药物、手术刀是医生的“三件宝”。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同时,温暖、呵护好脆弱的心灵更为重要。
一次,精神科女二病区收治了一位18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心理年龄呈低龄化状态。住院期间,一直是她的母亲陪护。但有一天母亲有事回单位,晚上回不来。这天是陈护士值夜班,病人因为看不到妈妈,一直在哭,甚至不吃不睡。陈护士多次与她谈心、聊天,最后病人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陈护士能像她妈妈一样,抱抱她、拍拍她,哄她睡觉。尽管陈护士年龄比她大不了几岁,但考虑到治疗和安抚病人的需要,她一口答应下来。在做好其它工作后,她像哄小孩一样陪护在病人床边,一直到病人安稳地睡着。事后,病人的妈妈非常感动:“病人亲人做到的,你们做到了;亲人做不到的,你们也做到了。”
一次,男二病区收治了一位躁狂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人不想住院,总闹着出去,极不配合治疗。一天,韩护士刚刚为他做完静脉穿刺操作,病人大声喊疼。韩护士查看一切正常,但这时病人一把拔下了针头,提出放他出去,不然就要打护士。当时韩护士正怀孕5个月,见此情况,其他医护人员纷纷上前劝病人:“现在还不能出去,好好接受治疗,才能尽快康复。”情绪高涨的病人,一直在护士值班室门前跳骂,想冲进值班室打人。后来,在医护人员的劝说下,病人情绪渐渐平息,但要求韩护士必须向自己道歉。为了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更考虑到不要因为此事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韩护士二话没说,走出护士站,躬身向病人道歉,使这件事得到平息。事后,她要求同事不要告诉她的家人,不是怕家人不理解,而是怕他们担心。“病人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康复以后的病人也很可爱啊。”近期接受采访时,韩护士爽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