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半条被子”的背后

2021/4/23 14:45:31 本站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10423144458.jpg

编者按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告诫大家,不要忘记“半条被子”承载的初心、蕴藏的使命。今天在汝城,我们发现,“半条被子”的背后,红军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共产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也正在实现。

巍巍罗霄红色罗霄。罗霄山脉以“多”形架构,斜嵌于湘赣边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多”字,如天姿神纵、龙腾九天的行草,拨动历史风云。

半条被子与红军小册子

枪炮轰鸣,风雨冷冽。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正突破汝城至广东仁化的第二道封锁线。11月6日,红军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受反动宣传恐吓,村民都躲到后山,唯独徐解秀留在家里,裹着小脚,要照护病重的大儿子朱中武。丈夫朱兰芳去哪了?徐解秀68岁的长孙朱分永说:其实爷爷在家,藏在楼厢,攥紧板斧,以备不测。朱中武是他父亲。

“我1952年土改出生,奶奶给我取名‘分永’,就是永远分到田土,永远跟党走。”朱分永是奶奶徐解秀一手带大。他说,开始敲门的是男红军。男红军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会伤害为难大嫂,只想让女战士来住一下。大雨滂沱,半个时辰过去,红军浑身淋湿,仍然和颜悦色。徐解秀从门缝看他们不像坏人,于是开了门。

“奶奶说,我家只有一间厢房,又脏又乱有尿骚味。三个女红军赶忙凑上来说,没关系,我们也是农村出身,大姐能住我们就能住。”

“奶奶、一岁的父亲和三位女红军,5人睡一张床。奶奶要爷爷把自己陪嫁婚床上的雕板拆掉,拼两张长凳,铺上做糍粑的案板,盖上烂棉絮、蓑衣和那条红军被。”朱分永道:红军被质量好、真棉花。她们开始要送整条被子,奶奶死命不接。三位女红军互使眼色,问有剪刀吗?奶奶以为她们要剪头发,于是递过去。

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祖屋,徐解秀82岁的二儿子朱中雄说:父亲送女红军,几天后才回。红军长征过文明乡,七天七夜凄风冷雨。朱中雄回忆,母亲常眼含泪水,喃喃自语:“哪有比红军还好还坚强的人呢?”

红军走后,国民党来沙洲,逼徐解秀交出那半条被子,焚烧了。“我们文明乡,那一次很多乡亲帮过红军,腾房、做饭、采药、带路……国民党秋后算账,好几个被折磨得半死,但没有一个人屈服。”朱中雄、朱分永叔侄一字一句讲述。几十年来,徐解秀子子孙孙,无论当兵、入党、务农,都是扎扎实实干,听党的话。朱分永村干部一当就是23年。

在沙洲村,不少村民历经数代,保存了红军赠物和重要资料。在沙洲村民朱松宝家里,保存着一本红军小册子。全书140页,钢板刻印,铜钉装订。翻开,“指导员”“政治委员”“政治部”“政治工作参考材料”等赫然入目。这源自朱松宝父亲朱性田、母亲罗旺娣,将躺在门口、饥寒交迫的几个红军请进家。罗旺娣以娘家祖传秘药,治好了一名重伤女红军,临走时,又塞女红军一大包草药。女红军无以为报,将这本书赠送罗旺娣,说:“革命胜利了,小册子肯定有用。”

快乐村五一村藏了红军

快乐村邻近沙洲村,村头风头岭洞干爽幽静,可藏一二十号人。村民江小路说,“半条被子”故事发生时,另一队红军经过快乐村,看着几个重伤员走不动,他爷爷把他们藏在这个洞里。

在村口,江小路指着一棵白果树说:“国民党四处搜查红军,麻脸营长将爷爷几个抓到树下。问窝藏红军没有,我爷爷挺胸说没有。麻脸营长指地:明明这是红军的马蹄印,你还狡辩?于是劈头盖脑一顿皮鞭,爷爷被打得皮开肉绽,倒吊树上。”

村干部朱平红介绍,快乐村山口,当年只有邱己林一户。一天,一只野猪猛窜,直奔老邱两个幼女。千钧一发之际,“呯”的一声枪响,野猪倒地。一个英武的红军冲出,护住小孩。

他叫何南斗,“断肠明志”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部连长。邱己林马上请何连长他们七八个伤员进门,悉心照料,让几个孩子睡到猪棚里。红军过意不去,稍好,便执意转移到山洞。山上杜仲、过血藤、牛舌头等草药,被老邱采个遍。几天后,大伙伤愈归队,唯何连长伤重脚残,留在当地。几十年里,何连长靠教武艺、做裁缝谋生,国民党无数次盘查,都被掩护过去。

五一村挨着沙洲村,92岁的朱中武依稀记得:100多名红军在村里住了好几天,他们在晒谷坪搭帐篷,埋锅造饭,借用工具原样还,损坏的照价赔,消耗的照价买。红军热情拉着抱着看热闹的小孩,开饭时,把喷香的锅巴给小孩吃。

老人领我们到一栋民居,油印件《出路在哪里》与墙壁粘为一体,字迹残缺,但“拿我们的菜刀、锄头、大刀、木棍、鸟枪……号召白军士兵杀死他们的长官……”等大致内容清楚,毛泽东、朱德的署名赫然在目。老人说当时围观的人很多。

一条路通向后山。老人说,一天,突然哨兵报敌,一声令下,红军立马放下刚端起的碗,沿这条路飞奔上山,在百丈岭打了一仗。听大人说,国民党兵一片片倒下,红军损失较小。老人一遍遍讲:“红军爱农民,好英勇。”

老人讲的是1934年11月中旬的百丈岭阻击战。红军与数倍强敌激战后,甩脱敌人,追赶大部队。在沿线百姓帮助下,中央红军胜利突破国民党第二道防线,全部离开汝城县境,向宜章挺进。

另外两条被子有故事

被子是军旅最宝贵的基本配置之一。长征出发前,《红星报》通知要求,官兵保护好棉衣、夹被。可是,为了温暖百姓,红军宁肯自己受冻。

与徐解秀同时,五一村村民朱五斤也收到一条红军被。朱五斤在百丈岭,发现一名受伤掉队红军战士,奄奄一息,两天没吃喝了。他连忙扶着回家,敷草药,熬姜汤。临走,战士执意将唯一的被子送给老朱。老朱送红军到宜章里田,将三双草鞋、几个铜板硬塞给红军。一转身被清乡队抓获,老朱矢口否认,宁死不屈。

另一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沙洲村以南的文明瑶族乡上章村。

1934年11月8日,担任后卫的红军来到上章,在村里住了两天一晚。汝城籍将领朱良才、李涛与村民唠家常,开大会,宣传红军政策,并敲掉财主粮仓分给穷人。当场就有几个后生报名参军。15岁的周文茂参军20来天,就在湘江战役英勇牺牲,几十年后家属才知道。

“二三百红军驻扎上章,村民家里住不下,就住祠堂、走廊、巷道、岩洞。村上所有门板拆下,给红军搭铺,并送米送菜送柴,红军都付了钱。他们太苦啦,连潲水都喝了。”现今,上章村的村干部说起来,还是眼睛湿润。

一行人爬上村后的大山洞。79岁的周大权介绍,李涛率领保卫局在此打了一场小阻击战。村民发现红军大印章,悄悄藏起;牺牲的两名红军,主动掩埋,并偷偷扫墓。一名“红小鬼”身负重伤,双腿肿大。看他被子淋湿,天又冷,周大权母亲欧姣英拿出崭新的嫁被,给他盖上,并整晚守护着。“红小鬼”临走,欧姣英要把被子送给他,他说:“红军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请大姐保存好被子,革命胜利了,我要回来感谢你。”

周大权捧出一条蓝印花被,岁月染上了旧色,但仍干净清爽。他说:母亲把被子压在箱底,年年都拿出来晒,每次拿出来,她都小心翼翼。去世前,老人家反复交代,要世世代代保存好这条被子。

同学相见又永别

长征时,文明瑶族乡管辖着沙洲周边几个村。1934年11月上中旬,中央红军在这一带进行短暂休整。红军每到一处,宣传革命,打土豪、分粮食给穷人,镇压了乡长朱性培,成功抵抗了国民党湘军和地方势力胡凤璋的追击。

老百姓认准共产党、红军是“自家人”,冒险给予支持。有个村子34人一声不吭跟着红军走了。红军的故事,一直在文明瑶族乡传颂。秀水村朱义辉让房给朱德总司令住,二朱切磋武艺,舞动120斤的关公刀。经卫戍司令李维汉批准,五六个饥肠辘辘的伤病员,分享了背湾村廖朝珠送的一锅野菜,并悄悄将两块银元压在碗底。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见背湾村民背粮挑菜支持红军,便率员挨家挨户付款。考虑百姓实际需求,还在附近设点,将“苏币”兑成银元。村民邱重盛给红军砻米,喜获工钱,看红军尊重他,他马上把出去躲起来的乡亲全部叫回……

红一方面军在文明瑶族乡休整,司令部、后勤部驻秀水村,卫生部驻沙洲村,卫戍司令部驻文明村。红军总政治部驻韩田村,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就住在村里的培正学校。

出徐解秀家右走500米,就是培正学校,系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张盛珊创办。张盛珊毕业回乡做教师,经常用自己薪酬抵穷孩子学费。1934年11月9日,张盛珊盛情邀请毛泽东住校。阔别16年,两人相谈甚欢。原来张盛珊深受毛泽东影响,早就参加革命,担任当地农民协会委员长,多次为红军筹集粮饷、书写标语、寻找住所。当天晚上,张盛珊又带着农民协会骨干、乡教育督学朱宾禄一起拜会毛泽东,三人谈得很投机。

谁知此次相见竟为永别。红军走后,因叛徒告密,1935年,张盛珊惨遭国民党杀害。但是,他的好友朱宾禄毅然担纲培正学校。朱宾禄团结群众,扩建学校,教学相长,培养了不少人才。

“新湖南”运动首发地

在汝城县城郊“濂溪书院”,不少游客吟诵《爱莲说》《太极图》。书院院长何志军介绍: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任桂阳(汝城)县令这几年,是其理学思想孕育、形成、成熟的重要时期。汝城全县现存940多座古祠堂中,300多座印下“崇理尚德”的烙印。

1926年,北伐军过境汝城,中共汝城特别支部发动工农群众,积极响应支援北伐战争。

1927年,汝城农军主张对地主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在“马日事变”后,不惧白色恐怖,仍然轰轰烈烈坚持斗争达三个月之久。湖南及广东周边农军和革命力量汇集汝城,共5000余人3000余枪。中共中央军委在此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这是最早被任命并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号的队伍。他们攻克县城,镇压反动派,成立苏维埃。汝城一时担当起湖南工农革命运动中心的光荣使命。

汝城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形势,被中共中央高层誉为“新湖南”运动。中共中央采纳了毛泽东在《湘南暴动大纲》中提出的“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为中心”的意见,之后,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汝城。朱德、陈毅在此召开湘南、粤北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落实八七会议精神,计划以南昌起义部队为先锋,以汝城为中心,发动湘南起义,实现湘南割据。“新湖南”运动为湘南起义在思想、理论、工农革命力量以及实践经验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奠定了良好的人民群众基础。

在汝城县档案馆里,保存了一张残破不堪、内容完整的“红军借据”。1934年11月上旬,看到红军经过,饥寒交迫但对百姓秋毫无犯,延寿乡乡贤胡四德便牵头从各家各户筹集稻谷105担、生猪3头、鸡12只,送到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手中。叶祖令感激不尽,一时筹不足银元付款,便出具了这张“借据”。

在延寿乡官亨村,杨大娘将自家仅存的高粱、玉米全部做成糍粑,送给红军。在三星乡正水村,钟越祥、李慈娣夫妇,冒着血雨腥风为红军守墓。濠头乡濠头村何孝林家满屋红军标语,如今清晰可见,这是他一家人将头颅系在裤带上,巧妙应对国民党盘查保护下来的……红军与老百姓的故事,在汝城县说不完。

“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产生的。

“半条被子”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的沙洲,青山如黛,暖阳醉人,果园飘香。

沙洲村委办公室。黄飞谈起沙洲,两个小时没喝一口水,始终情绪激昂。2017年初至2021年1月,42岁的黄飞扎根沙洲,担任汝城县水电公司驻村扶贫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他说,沙洲原来也是“脏乱差穷”。如果说2012年底,高速公路接通了沙洲的龙脉,那么,自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半条被子”故事之后,沙洲真正迈上红色旅游、脱贫致富的“快车道”。2018年全村142户贫困户整体脱贫,201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沙洲考察以后,全国各地来沙洲学习“半条被子”精神蔚然成风,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沙洲村支两委甩开膀子,组织修路架桥,发展沼气池、太阳能,进行民宿客栈经营、水果栽培技术、旅游接待礼仪、电商营销等各项培训,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如今老百姓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修房子,沙洲村集体收入从零到每年几十万元。“半条被子”雕塑广场旁一位摆卖水果和土特产的摊主,国庆长假,每天纯收入上千元,平日也有好几百元进腰包。

“我们村的黄金柰李、水晶梨、生姜、葡萄,原来是低价卖不动,烂在地里,现在通过物流快递、电商平台变成热销、畅销。有的经营户年收入几十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5000元。”徐解秀曾孙、村委会主任朱向群介绍。

新任沙洲村第一书记朱孝兵信心百倍地带领村民走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他表示,一定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时的殷殷嘱托,按照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关于做好沙洲村“红色、古色、绿色、特色”文章的要求,传承好红色基因和文化,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的接待能力。并以沙洲村为核心,把周边19个村带动起来发展,一起致富奔小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吕高安 蔡海棠

(本文参考了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汝城历史》《中央红军西路军攻占汝城研究文集》《半条被子的温暖》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在汝城》等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