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也能治病吗?
李先生是一位帅气的军官,33岁,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却很少有笑容。他于15岁时因中考压力大出现反复纠结学习上的某一个问题,有时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后来出现前额胀痛、胸口闷,综合医院按鼻窦炎、近视眼治疗,不见好转。又觉心脏难受、心慌、心悸、胸闷、早醒、醒后感到心跳加快、焦虑紧张、坐立不安、莫名担心,故休学半年。一直到参加工作,仍多次反复,去多个医院就诊,服用中西药物和多种心理治疗,均不理想。32岁时工作压力加大,睡眠质量下降,上述躯体不适加重,关注一些无意义的文字,反复纠结,非常痛苦,看见啥都烦,总想发脾气,自觉一刻也不能坚持工作了,为了更好的疗效,在妻子陪同下从外省市慕名前来住院,门诊以“躯体形式障碍”收住院。
通过观察和评估,发现他有以下特点,适合经典森田疗法。1)患者性格内向,认真,自卑,要强,好面子,感觉细腻,追求完美,具有疑病素质;2)认知偏差。3)病程很长,注意力过分关注自己症状,对生活没有了兴趣;4)受过部队训练,有一定的毅力;5)求治心切,没有自杀观念。给予介绍后,愿意接受经典森田疗法治疗。
经过绝对卧床期,有了收获:心身得到休息,对焦虑、躯体不适等症状开始容忍和接受,体验到了烦恼之后的轻松,激发了生的欲望,想做事了,精神能量开始从内转向外部。
轻作业期,制定做事计划,读书看报,做手工,绘画,户外散步等并写日记,大夫每天给他批改日记。说话、运动的渴望越来越强,活动量逐渐增加。
重作业期:继续增加作业量。每天坚持6点起床,整理个人卫生后出去跑步、吃饭。开始每天跑1000米,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参加晨读会,绘画,手工制作,打乒乓球,浇花,炊事活动等。每天坚持森田日记,大夫批改,同时给予心理咨询和治疗,纠正认识误区,一起讨论明天的活动计划等。
社会康复期: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继续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真谛。
结果:在没有药物辅助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患者有了强烈的工作欲望。自信心不断增加,忍耐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关心别人,理解了家人,懂得了感恩。能投入的看书、做事,体验到了处理现实生活的成就感。日记中写道“不断反思了自身在认知和行为上的误区偏差”,“带着难受尽力投入到活动中,减少了被束缚的感觉”。一年半后随访:工作积极,帮妻子做些家务,妻子很满意。
病案分析:患者在发病之初,只有一些胸闷,呼吸不畅,在整个的病程检查中并未发现有重大的器质性疾病,但是患者存在负向思维和完善欲过强的倾向,导致思维偏差,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越来越重。反复就诊于各个医院,采用各种治疗方法,仍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其原因是没有打破思想矛盾,没有切断精神交互作用,一直高度关注自己的躯体不适,对工作、人际关系、生活方面很少关注(注意力固着)。通过经典森田疗法,纠正了患者的思想矛盾,将注意力放在了锻炼身体,恢复工作等方面,注意与症状的交互作用逐渐切断,注意力固着、社会功能低下等被束缚的症状就得到了改善。同时逐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减少负向思维,人际关系、社会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当然这个过程,医护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真诚理解,给予情感支持,相互信任。把学术用语变成生活用语,让患者便于理解。陪同患者一起活动,体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并及时鼓励,淡化症状;强化“利他”心理,淡化“吃亏”心理,改变认知。从而达到“让症状顺其自然,让人为所当为”的目的。
马秀青 副主任医师/讲师
现任临床心理科二病区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曾荣获淄博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2012年度淄博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参与著作4部,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4项。 擅长领域: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森田疗法治疗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失眠症、抑郁症及康复期分裂症等。
- 上一篇:心理学家告诉你:情绪没有好坏
- 下一篇:团体催眠体验助力学生考前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