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科普 > 详细

“心病”还需心药医

发布时间:2022/3/4 9:29:14文章来源:本站

38岁的女士,平时性格内向、做事谨慎、追求完美,有什么事喜欢闷在心里,不愿与他人分享,与家人的沟通也不是很通畅。半年前,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件她逐渐出现心慌、胸闷、情绪低落、紧张等不适症状,反复到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做过多项检查,没发现明显异常情况,经常规对症处理后有所缓解。但再遇到类似不愉悦事件,又会出现上述不适。因此,在急诊医师的建议下,心理科门诊求治。

心理医生问起病史,来女士半年多前,孩子意外受伤,当时自己受到惊吓,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安危,又加上总觉得父母、丈夫在这件事情上都不体谅自己,为此心中不痛快,郁郁寡欢,逐渐出现紧张、心慌、胸闷、胃部胀痛、头晕、手发麻、有频死感,发作起来感觉活不了了,自己拨打120求救或打车到医院急诊求治,给予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经十几分钟左右缓解,发作时心率150/分,心电图显示供血不足,B超未见心脏异常。近一个月来,每天都会发作一次,不发作时也会担心出现上述不适表现。发作严重时,感觉自己无法忍受,有一种想自杀、想伤害他人的冲动,为此逐渐表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什么事情也不愿做,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发病后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来女士这样反复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过分担心躯体生病等负性情绪时,会加重心脏负担,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甚至心律失常、濒死感等类似心脏疾病的症状,这是由于持久负性情绪引起周围植物神经、特别是心脏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及胃肠功能紊乱等所致。当然,有些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梗等发作时,也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失眠等心理症状,但来女士去医院就诊时,进行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已经排除了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因此,来女士的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心理疾病。

心理医生跟来女士分析她的发病原因及目前的症状表现让她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医生首先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改善其紧张、担心、心慌、胸闷等症状,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症状不是由孩子发生意外这件事本身引起的,而是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内观心理治疗,通过对父母的内观,患者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关切之情,自己生病后不但不能对他们尽孝,还给他们增添了许多烦恼。通过对丈夫的内观,患者感觉到丈夫对家庭、对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以前总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丈夫怄气,确实不应该。7天的内观结束后,患者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浓浓的亲情,情绪明显好转,未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适症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明显改善。来女士按照心理医生的嘱咐,在家中每天坚持半到一个小时的分散式内观,以巩固疗效。

 

内观疗法(NauKan Therapy)是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由日本学者吉本伊信1953年提出。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07年引进、改良并用于临床治疗中,设有专门的内观疗法病区,主要用于神经症、酒精依赖、抑郁症、心身疾病的治疗。通过内观人际互动的三个主题: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别人回报了些什么?我做了些什么不该做的(给别人添了一些什么麻烦)?引导人们观察自我内心、观照自己、凝视内心、自我观照、自我启发、自我洞察。通过内观过程,可以重新了解自己、减轻烦恼、提高自信、振作人生。



(孙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