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过山车”
刘某,女,22岁,在校大学生,因持续心境低落1年余,兴奋话多2周而来诊。患者1年前因上学压力大而渐出现说话明显减少,不愿与同学交流,整天闷闷不乐,觉得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对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有时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2周前出现说话滔滔不绝,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强,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自觉精力充沛,说每天3个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学校发现其异常后通知家人,家人带其来诊,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对患者的精神检查,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通过应用情感稳定剂和心理治疗后,患者病情显著改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未明,其中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曾被很多人称为躁郁症,顾名思义就是表现为既有躁狂或者轻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境的不稳定,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在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按照临床发作特点可以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一、躁狂发作,典型的躁狂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临床特征是异常并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加快或夸大、意志活动明显增强。二、轻躁狂发作,与躁狂发作相似,只是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水平上未达到躁狂的程度。三、抑郁发作,个体不能赋予行为意义,而出现无望、无助、无价值感和自责、自罪、自杀等。四、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躁狂的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采取全程、综合、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而且需要长期足量、足疗程治疗才能达到明显的疗效;也可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另外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社会支持对预防本病的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发病年龄早、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临床表现隐匿,常常容易误诊和漏诊,增加治疗的困难,从首次出现症状到被确诊平均需要5-10年,所以如何进行早期的识别对治疗和预后是十分关键的。如果一段时期自己的心情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在高处,一会在低处,而且心情教平时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要及早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规范化的诊治。
路庆忠 主治医师
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女二病区副主任,兼任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与临床学分会委员、淄博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失眠、抑郁发作、焦虑障碍、疑病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疾病的心理咨询及诊治。